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行前敲打(第1页)
鄞县的临江阁酒楼内,王安石置办一桌酒席给范宁和他们同伴践行。 时间过得很快,一个月的游学转眼结束了,范宁和他的同伴们明天就准备返回吴县。 事实上,鄞县县学只是成了他们吃饭睡觉之地,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奔走在鄞县的大街小巷、田角地头或者慈溪水两岸,了解民间疾苦,了解商人心愿,了解航运发展。 一个月的时间使每个人都变得又瘦又黑,但收获却很大。 王安石端起一酒杯笑道:明天大家就要回去了,我祝愿大家在秋天的解试中都能获得好成绩,祝愿你们个个上榜,去京城我们再会,来!我们喝了此杯。 众人纷纷举杯,将杯中酒一饮而尽。 众人坐下开怀畅饮,酒桌上渐渐热闹起来,范宁笑着问王安石道:张家的案子,朝廷有说法了吗 王安石冷笑一声道:据说天子震怒,责令提刑司严查此案,张家财产估计要全部没收,作为赃款上缴朝廷。 范宁点点头,这就叫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,对朝廷的财物起了贪念,最终却害了自己,也算是自作自受。 王安石将杯中酒一饮而尽,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,没有了张启林的掣肘,相信我的青苗法一定会取得成功。 范宁却没有说话,王安石微微一怔,他感觉到范宁有话要说,连忙道:贤弟想说什么,尽管直言! 范宁苦笑一声道:有些话我一直想对兄长说,但又怕打击兄长的积极性,所以这一个月我都隐忍不言,但如果我不说,这一趟恐怕我就白来了。 王安石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,他放下酒杯对范宁道:贤弟如果不说,才是我最大的遗憾。 范宁缓缓道:我认为兄长这次青苗法的试验其实并不成功! 为什么王安石愕然。 所谓成功的试验首先要具备推广性,兄长认为鄞县实施的青苗法可以推广到天下各县吗 王安石默默无语,他明白范宁所指,为了青苗法的推行,自己和县丞张启林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。 虽然自己侥幸获胜,但确实没有推广的价值,不能指望其他县县令都能像自己一样意志坚定,说不定县令本身就是反对者。 范宁又继续道:青苗法的本质是抑制土地兼并,防止汉末、唐末的流民惨剧再度发生,但仅仅改由官府借钱给农民,取代高利贷,我觉得这只是治标不治本。 农民为什么要借钱为什么兄长不想法子让农民不借钱,我觉得这才是改革的根本,兄长实施青苗法,其实是走错了路。 那依贤弟之见呢 这时,酒桌上所有人都停住说话,注视着范宁。 范宁微微笑道:据我所知,吴县和鄞县的佃租都是一样,每年的收成后佃农和主家三七开,然后由主家承担税赋,应该说对佃农的剥削比较厉害,但开封府却不是这样,开封府和佃农和主家是五五开,同样也是主家承担税赋,兄长想过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吗 这里面的原因我倒听说过。 旁边董坤举手笑道:要不要我来献献丑 王安石连忙笑道:董老弟来说! 董坤挠挠头道:有一次我父亲和大伯在酒桌上说起这件事,我父亲说是因为开封府各县的人都跑到京城去谋生赚钱,乡下无人种田,所以地主不得不压低佃租招募农民。 王安石有点明白范宁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了,他笑了笑道:京城是特殊情况,不能和各地相提并论。 我知道京城是特殊情况,但我的思路却没有错,兄长完全用不着去和豪门权贵争利。 范宁索性放下酒杯,肃然对王安石道:比如官府鼓励工坊做大,像东城的吴氏织布工坊,有织机三百张,如果工坊扩张到织机一千张,是不是需要招募更多的人做工挣钱 再比如开发矿山,一座大矿山至少有几万人、十几万矿工在干活,连同他们的家人,这就解决了上百万人的生活。 再有各地官府手中也有大量土地,朝廷可以统一规定低佃租,这样能吸引很多佃农前来租种官田。 农民人数有限,一旦豪门大户没有人种田,他们只能跟着降低佃租,农民收入高了,自然就不会去借高利贷。 王安石点点头笑道:当初你说的分饼就是这个意思,与其争夺一块饼,不如把饼做大,大家都得利! 对!就是这个道理,其实兄长实施青苗法,是担心大宋流民四起,重现两汉、隋唐的惨剧,事实上,就算土地兼并再厉害,大宋也不会发生黄巾军、黄巢那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事件。 王安石沉思片刻道:愿闻其详! 范宁微微笑道:根本原因是现在大宋和隋唐、两汉的情况不一样了,两汉、隋唐时,江南没有开发,双季稻没有出现,商业受到打压抑制,蓄奴状况十分严重,军阀割据,农民如果不种地就无法生存,只能沦为流民。 大宋却完全不一样,大宋开发南方,鼓励商业、严禁蓄奴、抑制军阀,农民没有了收成,可以去城里当酒保、做伙计,可以去南方做佃农,至少还有一碗饭吃,不至于被逼造反。 如果手工作坊、矿山、造船、运输以及商业再继续繁荣发展,提高生产技术,再继续开发南方,大宋的三冗问题就能逐步得到解决,我觉得这才是改革之道,把饼做大,而不是你死我活地争夺一小块饼。 这些话范宁已经憋了一个多月,虽然他帮助王安石战胜了县丞张启林,清除了阻碍青苗法的主要力量。 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推行青苗法的不可行,大宋每个县都有张启林,却并不是每个县都有王安石,甚至大宋只有一个王安石。 历史上,王安石改革最终失败,就是败在青苗法上,这就像烧制瓷器一样,工匠千辛万苦才烧成一件瓷器,但反对者轻轻一敲就碎了。 范宁觉得,王安石还是没有理解自己的思想,还是千方百计去分饼,并没有想到把饼做大。 所以他在临走之前,才找到这个机会再狠狠敲打王安石。 ........ 次日一早,范宁一行乘船离开了鄞县,王安石亲自来码头送行,大船渐渐远去,码头上的王安石也越来越小,最终看不见了。 船舱内,明仁、明礼二人在低声商议,怎么藏匿珍珠,躲避税卡检查。 其他人大多在看书,复习快丢了一个月的功课,六月份将有一次县考,相当于解试预考,如果考得太差,县里将不会推荐去考解试,这对每个学生的压力都很大。 范宁负手站在船窗望着渐渐消失的码头,思绪依然没有平息下来,王安石的拗不仅仅表现在他认准的事情绝不回头,而且还在于他不肯轻易改变自己的思路。 范宁微微有点后悔,早知道应该让惊牛案闹大,使王安石的青苗法改革失败,有了失败的惨痛教训,自己再劝说他,效果就会好得多。 话虽然这样说,但范宁也知道,如果惊牛案再重演一遍,他还是会同样帮助王安石,也不光是个人交情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张启林这个人做事情没有底线,范宁不希望再出现第二次毒茶事件。 昨晚师兄的一番话,让我们眼界大开啊!不知什么时候董坤出现在范宁身旁。 尤其师兄给王县令的建议,发展近海运输,用海路沟通明州和建州更是神来之笔。 昨晚范宁向王安石建议发展明州的造船业,从海路打通与建州的运输,使明州成为建州茶和各种水果的中转地,这就能给鄞县农民找到一条挣钱的路子,使他们不再依赖于借钱。 建议虽然好,范宁却知道王安石不会轻易实施,无它,没有时间了,王安石的任期到年底就届满,而范宁的构想至少要运作两三年后才能实现。 不过这个构想可以放到以后来实现,总会有机会的。 范宁笑了笑,无论如何,这次我们没有白来鄞县,收获还是很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