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 养猪合作社(第1页)
眼看下面乱成一团,说什么的都有,甚至有人开始骂娘,杨广福使劲敲了敲桌子。 大声喊道:“大家静一静! 我知道大家的顾虑,我先说明一点,这个养猪合作社,一切全凭自愿。 你想加入,就加入,不想加入,也没有人强迫你们。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开会,就是为了通知大家这件事。 养猪合作社,我由我,董书记、钱队长、妇女主任、刘红军等人牵头搞得一个合作社。 合作社的目的,也很清楚,就是集资养猪。 大家可以回家商量一下,看参加不参加养猪合作社。 参加的话,需要集资,集资以一百块钱一股,也就是说,你想要加入养猪合作社,最少需要出资一百块钱。 至于每个人可以入多少股,这个我们回头根据加入的人数多少,再商量决定。” 杨广福一番话,顿时把所有的声音压了下去。 不强制加入合作社,那么就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,自然也不会再吵闹。 得到了杨广福的保证之后,大家终于可以心平气和的去思考参加养猪合作社的利弊。 不过,还是有一些阴谋家,心里想着,以前成立合作社的时候,一开始也说的是,是否参加合作社,全凭自愿。 可是,后来又变成了一刀切,只要你想在村里居住,就必须参加合作社。 这也是为什么,东北的大山里,有那么多的窝棚,山里人。 这些山里人,很大一部分都是当年死活不愿意合作社的人,没办法只能躲进深山里。 还有一部分则是,后来五十年代末、六十年代初,来东北逃荒的人。 一开始逃荒来到东北之后,东北这边还是很欢迎的,毕竟东北这边地广人稀,也不会担心逃荒者争抢他们的利益。 后来,国家强制遣返逃荒者。 一部分比如刘老爹这样的有本事的,当地愿意接纳,并且为其担保,办理户籍。 另外一部分逃荒者,没有大本事,地方上也没有人保护他们,为了不被遣返,只能躲进深山。 杨广福没有在意那些阴谋家的想法,而是耐心的讲解着养猪合作社的目的,未来的目标。 这算是用时最短的一次生产队大会,前后不到半个小时,就宣布结束。 不过,虽然会议结束了,但是大家都没有回家,而是聚在大队部,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看法。 加不加入合作社对于大多数人不重要,重要的是好好的吃瓜。 毕竟,加入合作社的条件是一百块钱,这个年代,一百块钱,可是非常大的一笔巨款。 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,这相当于他们一年的总收入。 接下来的几天,养猪合作社成了榆树屯的热词,出现的次数最为频繁。 就连两口子做完那事之后,都忍不住要讨论两句。 要不要加入养猪合作社。 原本杨广福等几个人,包括刘红军都认为不会多少人愿意参加合作社。 但是,显然他们忽略了他们的号召力,尤其是几个人联合在一起的号召力。 大家都不是傻子,如果不是好事,几个大队干部怎么会参加? 尤其是那些在林场上班的人,他们本来就比一般的老百姓见识更广一些。从第二天开始,就有人过来报名,申请加入养猪合作社。 三天之后,刘红军准备进山打围的时候,报名参加养猪合作社的已经有三十多户人家。 占了榆树屯近三分之一。 按照一户一百块钱,三十多户加起来,就是三千多块钱。 看着这么多人参加,杨广福可谓是痛并快乐着。 人太多了,按照原本计划的养猪合作社的体量,根本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多户参加。 于是,又连夜把刘红军叫到家里,董书记、钱胜利都在,大家一起讨论该如何处理这件事。 “这个事情很简单! 养猪合作社,队部必须要占有一定的股份,这个是不容置疑的。”刘红军首先就给养猪合作社定下一个调子。 对此,杨广福和董书记都很赞成。 尤其是董书记,对刘红军的这个调子尤为赞成,对刘红军也更加欣赏,对于培养他当接班人的心思也更加的迫切。 “如果参加的人多,那么咱们干脆就搞大一点! 生产队以土地入股,拿出一块土地出来,我觉得屯子西边的小孤山就不错。 整个小孤山都交给养猪合作社使用。 这样生产队就可以在养猪合作社里占有一个不少的比例。” “小孤山?”杨广福和董书记、钱胜利三人对视了一眼,没想到刘红军会提出在小孤山修建养猪场。 不过,也不得不说,小孤山确实非常适合修建养猪场。 小孤山是榆树屯西边的一座独立的小山包,面积不是很大,方圆也就二十晌地的样子。 科普一个问题,东北这边的亩是大亩,一亩地等于一千平方,和关内的一亩地六百六十六平方,是不一样的。 所以,东北的一晌地等于关内的十五亩地,在东北这边则是十亩地,一万平方。 二十晌地就是二百大亩,二十万平方。 小孤山在屯子西边,穿过榆树屯的小河就在小孤山的脚下流过。 小孤山地势并不是很复杂,说是山,其实就是大山里的一条丘陵而已。 这样的山,种庄稼不太合适,但是在山脚下修建猪圈还是没有问题的。 远离屯子,也不用担心猪粪的臭味会跑到屯子里,省的到时候,养猪合作社赚了钱,有人眼红,搞事情。 小孤山不适合种庄稼,但是种苜蓿之类的牧草还是可以的,或者种点南瓜也可以。 都能当养猪的饲料。 “我看可以,就把小孤山当做养猪合作社的用地吧! 现在商量一下,小孤山怎么作价。”杨广福点点头说道。 “这个你们当领导的商量就行! 为了养猪合作社的长远看,我的意见是不适合作价太低。 不然,到时候有村民眼红,去告状的话,会比较麻烦。”刘红军提醒道。 “告状?谁敢!”杨广福一瞪眼道。 刘红军没有再开口说话,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。 杨广福不会明白,用不了几年,国家就会颁布身份证,到时候村里人出门,再也不用开介绍信。